本报讯(首席记者邢剑扬)位于环县县城的明代古城遗址属于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,记者近日在采访时发现,由于缺乏资金,当地每年花在古城遗址保护上的资金只有数百元。自然风化以及人为破坏,导致这处明代古城遗址如今安全隐患重重。维修保护迫在眉睫。 位于环县县城的老城始建于唐朝贞元十三年(公元797年),元末明初重建,清代时进行过加固维修。现存南北城墙南北长约1130米,东西宽约480米,周长约3000米,面积约46万平方米。1993年9月,环县明代古城遗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近日,记者在环县县城采访时获悉,古城城墙由夯土筑成,城墙底宽约12米,顶宽约3米,残高8米,夯土层厚16-18厘米。历经近500年的风雨侵蚀后,部分城墙依然保存相对完整,还有一些城墙由于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,出现多处坍塌,导致安全隐患重重。10月15日上午,老城城墙西侧、环县农业局家属院后院城墙局部发生坍塌,导致3人受伤。
采访中,环县博物馆前馆员道全耀告诉记者,古城城墙两侧20米范围内居住着300多户居民,50米范围内居住着600多户居民及两所学校,这给古城保护带来了极大的困难。他们曾做过粗略估算,如果要真正对古城实施保护,至少需要搬迁古城城墙两侧50米范围内的居民,然后再对古城墙进行适当修复。但仅这笔居民搬迁安置费用就需要资金5亿元。
道全耀说,由于文物保护资金有限,当地文物保护部门在环县古城保护上每年投入的资金仅有五六百元。
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,对环县古城的保护,目前当地政府已经有一个初步计划,计划在5年时间内,将老城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,对古城遗址进行维护修缮。目前这仅仅是一个计划,落实计划还需要大量资金支持。